熱土 一城送一人! 熱血 一湘壯河山! 初夏的長沙,倏忽下起淅淅冷雨,吹來簌簌寒風。 5月22日13時07分,當代最偉大的勞動者停止勞動了。“世界雜交水稻之父”、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袁隆平先生在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 瘦削的面容,黝黑的皮膚,乍一見如同老農(nóng)。年屆九十、須眉皓白的他,兩個月前還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下田勞作,誓言攻克第三代雜交水稻科技難關(guān)。 而今悲訊傳開,天地同悲。從廟堂之高,到江湖之遠,地不分南北,人無論老少,莫不泫然流涕。 5月23日下午,受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委托,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專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屬,轉(zhuǎn)達習近平對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對其家屬的親切問候。習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為我國糧食安全、農(nóng)業(yè)科技創(chuàng)新、世界糧食發(fā)展作出的重大貢獻,并要求廣大黨員、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。 長沙,袁隆平先生的第二故鄉(xiāng),更是先生為國操勞、鞠躬盡瘁之地。 這座曾國葬黃興、蔡鍔的英雄之城,這兩天正在念叨著一個英雄的名字;這座善于造星、追星的時尚之都,這兩天都在悼念一個造福蒼生的科學巨星。 這兩日的長沙,十里長街,自發(fā)送行的民眾排成了長隊,深情悼念的鮮花匯成了海洋。 這是長沙最感人的情景:來不及掛飾黑紗,也來不及佩戴白花,人們追逐著靈車。一路奔跑,一路呼喊,一路哭泣。 這是長沙最暖心的場景:出租車免費接送悼念的民眾;鮮花店免費提供菊花;小賣部貼出告示,免費提供口罩。 這是長沙最動人的語言:“袁爺爺,一路走好!”“您的稻,裝滿人類的碗。”“我們會永遠記住您的夢!” 一個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(xiàn)的民族,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;有了偉大的人物,而不知擁護、愛戴、崇仰的國家,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。 喜看稻菽千重浪,最是風流袁隆平。他畢生的夢想,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。 一縷米香,一陣稻浪,一片禾田。從懷化安江農(nóng)校到湖南農(nóng)大,再到天涯海角的海南,袁隆平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(shù)創(chuàng)新,并將其推廣到全世界。黨和國家先后授予他“國家最高科學技術(shù)獎”“共和國勛章”“改革先鋒”等崇高榮譽;科技界公認他是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文人墨客稱贊他是“當代神農(nóng)”,老百姓則親切地稱呼他是“米菩薩”。 2019年9月2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自為袁隆平頒發(fā)了“共和國勛章”。在這次頒授儀式上,總書記還深刻地指出:崇尚英雄才會產(chǎn)生英雄,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。被譽為世界“媒體藝術(shù)之都”的長沙,時尚、網(wǎng)紅一度成為她的標簽;追星、造星也一度成為年輕人的風潮。但長沙更是楚漢名城、屈賈之鄉(xiāng),也是革命圣地、紅色搖籃,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一直是她的傳統(tǒng);崇尚科學、敬仰英雄更是她的本色。 這兩日,長沙市民街頭所送別的,正是這位他們心目中最美的明星、最偉大的英雄。在初夏的風雨中,當一位科學家的靈車緩緩駛過,百萬民眾自發(fā)哀悼,無數(shù)車輛自動讓行,一座城市為之動容。 一位滿頭銀發(fā)的老奶奶,慢慢走到袁老遺像前深深鞠上一躬;一位年輕的母親,帶著自己幾歲的孩子祭拜,為袁爺爺送上最后一程;還有人給袁老的照片撐傘,“不能讓爺爺淋著了。”此情此景,可謂自有蒼生以來鮮有也。 國士無雙,英雄不朽。斯人已逝,風范長存。 學習是最好的緬懷,傳承是最好的紀念。敬仰英雄、緬懷英雄,最重要的是要將對英雄的崇尚,轉(zhuǎn)化成為建設(shè)我們腳下這座英雄城市的無窮精神力量。 讓我們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: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,就是學習他熱愛黨、熱愛祖國、熱愛人民,信念堅定、矢志不渝,勇于創(chuàng)新、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(zhì),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,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,一輩子躬耕田野,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范。熱土厚德,一城送一人!熱血發(fā)展,一湘壯河山! 長沙,今日追星是袁公。 轉(zhuǎn)《長沙晚報》5月24日 頭版新聞文章 |